Monday, 13 December 2010

科技的革命 (探討跳舞音樂文化.二)

跳舞音樂自遠古以來,已出現在人類歷史中。最早的跳舞音樂,源於古代的祭祀慶典,逐漸發展成人們尋求歡樂喜悅的社群活動。

追求快樂的動機,無論任何年代、任何地方也同樣存在。跳舞音樂本身到底有甚麼“魔法”,為甚麼會有一股看不見、觸不到的能量帶給我們歡樂和喜悅,這是往後我們繼續探討下去的重心。

人類存在於地球的歷史已有數百萬年。在進化過程中,我們最終超越其他物種,成為統治地球的萬物之靈。為甚麼人類能凌駕其他生物?原因完全在於人類聰明地懂得利用“科技”。


                 早期的電腦

科技的發展自20世紀後日益迅速。隨著1946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的誕生,亦正式宣告了“電子革命”時代正式來臨。人類展開以電腦技術、通訊技術和消費類電子技術為標誌的電子世代。

早期的電腦
                 

“電子革命”的誕生猶如打開一扇“異世界”之門。這是全由人類雙手創造出來,存在於電子零件和電子零件之間的虛擬世界。我們用雙手,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掌握了電子科技,就等於掌握世界的未來,一切不可能的事,也可如奇蹟般逐一實現。而走在時代尖端的少數人,在他們的腦海中,早就產生把電子科技融入音樂的念頭。

青年時期的Edgard Varese
                                         

成熟期的Edgard Varese
                                    

法國作曲家Edgard Varese悉先作出嘗試。他於20年代開始用電子設備製作音樂,50年代一直在實驗磁帶延時技術,因此被稱為“電子音樂之父”。

Edgard Varese and Le Corbusier -《Poeme Electronique》


來到70年代,電子音樂正式進入世界主流舞台,引起大眾高度關注。當中以德國四人樂隊Kraftwerk最具代表性。

             Kraftwerk對電子音樂發展影響深遠


吸收了古典音樂肌理,使用電子合成器製作前衛流行曲,音樂中融合了尖端實驗編曲和流暢悅耳旋律,1974年發表單曲《Autobahn》(高速公路)是他們其中一首代表作。

Kraftwerk - Autobahn

  長達20多分鐘,音樂中用電子聲響進行模擬,使聽眾彷如經歷一段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旅程,深受當時大眾歡迎。

"Autobahn"的唱片封面
而Kraftwerk另一處受人敬佩的地方,在於他們的先知先覺。彷如預言故事般,在70年代,他們的音樂已經以電腦科技進入人類生活為題材,而這正是三十多年後,我們今天生活的寫照。

Kraftwerk - The Robots

Kraftwerk 的音樂啟蒙了後來眾多的現代音樂風格,如:Synth-Pop、New Wave、Breakbeat、Electro 、Breaks、 Techno、 Hip-Hop和House等等,影響了後世無數不同年代的音樂人、藝術家以至普羅大眾。

而擁抱著人類未來的電子音樂,和傳承自遠古文明的跳舞音樂結合後,會產生甚麼樣令人期待的效果?

於是一眾舞廳文化的精英們開始創新嘗試。Club Scene(舞廳文化),起源於舞廳娛樂場所的出現,即從20世紀初期已一直存在。早期舞廳播放的多是爵士樂等的輕音樂,跳的是交誼舞。不過其真正興起並演變成世界熱潮,則要直到70年代末才展開。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和電子音樂結合後產生的巨大效果。

Disco內必備的Disco Ball
           

Disco這個詞是“Discotheque”的簡稱,源於法國,原意為播放唱片供人跳舞的舞廳。“Disc”和 “Bibliotheque”在法文中分別是“唱片”和“圖書館 ”的意思,兩者合併後就成為“Discotheque”一詞。由於這些舞廳只要有一套唱片播放設備,以及一名唱片播放員“Disc Jockey”(即DJ )就足以代替整隊樂隊演出,而且還可不間斷地把各類音樂串連起來,節省了不少成本,因此,這種形式逐漸傳遍歐美各大舞廳。其後引伸至人們把當時此一類型的跳舞音樂也稱為“Disco”。


70s Disco Hits

Disco演變成瘋魔全球的熱潮,由70年代末的美國正式展開。其擴張之迅速,完全可歸功於一部電影──由John Travolta(尊.特拉華達)主演的<<Saturday Night Fever >>“週末狂熱”(此片直至今時今日也常在電視上重播)。

                          當年的<< 週末狂熱>>使跳舞音樂文化熱遍全球

1977年,這部描述舞廳享樂文化的電影瘋魔全球,唱片業和舞廳的商人抓住了這股黃金商機,隨著商業化的巨大浪潮,Disco文化在世界急速擴散。以紐約著名舞廳“Studio 54”為首,大大小小的Disco在歐美以至全世界如雨後春荀不斷湧現。  

                             另一套和Disco有關的電影《 Thank God It's Friday》

儘管今時今日,當我們聽回這些Disco舞曲時難免有點老套俗氣之感,但在當年來說,Disco舞曲確實深受人們瘋狂喜愛。其成功“秘訣”完全在於:強勁有力的節拍、簡單易記的歌詞、活潑動感的曲調,以及最重要的:不斷重覆的曲式段落,彷如催眠效果般,使人忘掉煩惱,樂在其中。藉著跳舞,舒緩情緒壓力,舞廳彷如一個絢麗繽紛的“音樂遊樂場”,感覺輕鬆快樂。

  經典的Disco年代歌曲Donna Summer 《I feel Love》


事實上Disco不只是一股音樂風潮,而是整整一代人共同經歷過的全球性“文化”。在Disco年代,不論男女也追求彩妝和鮮豔亮麗的服飾,間接推動了時裝服飾界的發展;此外亦衍生在舞廳播放音樂的DJ行業、世界性舞曲音樂出版業等新興產業,影響相當深遠。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co
課外參考:維基百科內當然有詳盡的介紹啦

Disco熱潮的出現,為以後數十年更大型的、改變了我們生活娛樂形態的跳舞音樂文化,掀起了歡樂熱鬧的序幕。

 

(原文刊登於澳門日報 05/06/20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