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每當提起澳門的獨立音樂圈時,感到的只有失望。
先不論本地樂隊和其他地區的質素差距,就連舉辦一場較具規模和質素的演出,受資源和場地的限制下,也是非常困難。
不過由文化中心主辦,9月30日舉行的“HUSH!! Full Band馬拉松搖滾音樂祭 2007”可以說是一道分水嶺。這項活動已舉辦至第三屆,吸收了前兩屆的經驗,今次在各方面的配合也漸趨完善,整項活動的水平也比以往有很大的進步,委實教人喜出望外。
先說硬件方面。製作一場音樂演出,音響設備的好壞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過去兩屆的“HUSH!! 音樂祭 ”給人最不好的印象正是音響設備的差勁。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一隊來自日本的樂隊在演出途中,因為音響出現問題,長時間也聽不到主唱和結他聲,這無疑白白浪費了表演者的心血和觀眾的時間。在今次長達9小時的演出中,慶幸的是完全沒有任何音響上的技術問題發生。而在樂隊綵排方面,今年有秩序地分兩天進行綵排,每隊樂隊亦足有半小時的綵排時間,這無疑對演出質量作出了一定保證。除此之外,無論舞台設計和燈光器材等也有相當水准,是同類型演出最具規模的一次。
在樂隊和樂隊表演之間,總需要時間調整樂器和施備,這之間的空隙時間往往可能長達十數分鐘。這次大會亦聰明地找來MC主持,在其中對剛演出完的樂隊進行風趣幽默的訪問,這除了可解決這段空隙時間的“悶場”外,亦使觀眾對樂隊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演出單位安排方面, 除了中港台的樂隊外,這次還邀請了馬尼拉、吉隆坡和韓國的樂隊參與。大會的主題既然是搖滾,這自然包括了主流音樂圈和獨立樂圈的單位,所以邀來了人氣甚高的主流樂隊如 ”櫻桃幫” 及 “葉世榮+九紫”並作重點宣傳,事實上的確可帶動更多的人流入場,儘管這類偏向流行元素的樂隊未必太合資深樂迷的口味,但從活動推廣角度來說亦是無可厚非。
整項節目的注目焦點,亦是帶來最大爭議的,相信非“竇唯”莫屬。近來積極投向實驗音樂領域的他,其介乎New Age和Post-Rock的音樂風格其實造詣甚高,但長達30分鐘的靜態演出和大會主題的“搖滾音樂”實際上大相逕庭,這亦惹來部份觀眾的不滿。然而若從另一角度出發考慮,這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舉辦音樂節的目的不正是要把多元風格的音樂一次呈現給觀眾嗎?讓本地樂迷嘗試一下接觸較艱深的音樂類型,這次亦不失為一個好機會。今屆大會請來了“魔岩三傑”中的二傑:竇唯和張楚,兩者皆在中國獨立音樂圈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魔岩三傑”畢竟已是94年的事 ,來到07年肩負起中國獨立音樂領軍大旗的還是如“頂樓的馬戲團”、“木馬”、“重塑雕像的權利”等新晉樂隊,主辦單位其實可考慮在不久的將來邀請這些優秀的新一代中國樂隊前來演出。
相對來說,今次節目中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演出單位反而帶來更大的驚喜。像“朱凌凌”的幽默感和睿智,“One Buck Short”的火爆氣氛,“奇幻之旅”混合英式Punk樂和Brit-Pop的爽朗,水准也是相當不錯。
不過當中最突出的,還是來自香港的電音單位 Primary Shapes的演出。電子科技、實驗影像、男高音唱詠加上煽情弦樂元素, 意念相當超前。
本地樂隊方面,除了舊有樂隊水準得以保持外(如重組後的“東方紅”演出相當不俗),一些新晉樂隊亦明顯有一定進步。但整體來說和外地樂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這當中包括很多原因,如職業和業餘的分野等,仍需本地音樂人努力去提升。
每一座發展建全的城市,也一定擁有一個良好的獨立音樂圈(Indie Band Scene),由倫敦、紐約、柏林直到北京和香港,由於獨立音樂兼具人文精神、年青、新潮和破格實驗等特色,承擔著為城市的文化藝術發展供應新鮮血液和養份。因此相對於其他藝術領域,獨立音樂更容易走入人群 ,更容易得到普及。因此政府要推動文化產業,獨立音樂的發展確實是其中一個必須關注的項目。
當然,不是說舉辦了一場有質量的“音樂祭”就可解決所有問題。現時我們無論在資源、場地、觀眾的觀賞水平等各方面仍是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可是從另一角度看,既然我們本身的出發點已經夠低,沒有甚麼可失去,進步不正是會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易嗎?
希望今次的“HUSH!! Full Band馬拉松搖滾音樂祭 2007”可以作為一個新的開端,就像久歷乾旱的土地上長出翠綠嫩芽,我們對未來的發展還是可抱有希望的。
(原稿刊登於澳門日報-18-10-200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